十三年品牌 稳稳守住母婴健康
预约挂号热线
35岁生的小孩最聪明?人家英国研究发现的!
你或许会觉得在25~29岁之间女性由于身体好,卵子质量也好,性格也渐渐趋于成熟,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生的小孩应该最聪明。
其实英国以前的研究也一直是这样的,但是现如今,相比于40年前,高龄母亲生的孩子比年轻妈妈生的孩子更聪明!
这是怎么回事?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学院最新发表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的联合研究显示,相比于40年前,当今高龄母亲生的孩子比年轻妈妈生的更聪明。研究称,这种转变是由于高龄产妇自身发生了变化。
高龄产妇往往比年轻妈妈更具有优势,可能是因为,她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怀孕期间不吸烟、事业更成功等。
不再年轻的你怀的小孩可能会更聪明!
在二胎面前,可能因为自身年龄问题而打退堂鼓,但这个研究结果出来会不会让你更加想生二胎呢?
研究人员爱丽丝·高艺思表示,孩子的认知能力高低十分重要,它能预测孩子在今后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健康等。从这一层面讲35岁之后孕育孩子有着重要的优势。但她也表示:女性35岁以后,机体处于下滑趋势,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产妇并发症的风险都会增加。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如果选择成为高龄产妇,就要比年轻妈妈更加细心地进行孕前准备和孕期检查。
高龄怀孕的三大难题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生育能力低下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5岁后女性卵巢内的基础卵泡平均以每年0.97个的速率递减。年龄超过35岁的女性,不仅是卵子数量的下降,卵子的质量也有显著的下降,因此生育能力明显降低,不孕的风险增加。
自然流产率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上升
有数据显示,小于35岁女性的自然流产率约为12%,而超过35岁的女性自然流产率上升到35%左右,40岁以后的则超过40%。如果染色体异常的胎儿继续发育、出生,就会发生出生缺陷,患染色体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即先天愚型)就是由于卵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分离所致。据调查,孕妈咪25~29岁时,先天愚型的发生率为1/1500,30~34岁为1/800,35~39岁为1/250,40~44岁为1/100,45岁为l/50,所以有人称“先天愚型是高龄产妇的后代”。这些数据充分说明,高龄女性备孕面临的风险性更大。
随着年龄增长,孕期风险增加
不仅是肚中小孩风险性增加,随年龄的增大,女性患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如约有20%的30岁以上的女性患子宫肌瘤。肥胖女性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随年龄逐渐递加,这些都给孕期母子平安带来较大风险。此外,高龄产妇易患各种产科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严重影响母儿的健康。
怎么冲破难题,做好备孕准备?
高龄备孕卵子健康是前提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有规律地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自身卵子质量是一个受孕的前提。
避免多次人流:生育力的维持需要保养好子宫,子宫是孕育的土壤,不要让反复人流让土壤变得贫瘠。
提前采用其他避孕方式:要是之前采用的是避孕药或是宫内节育器避孕需要提前采取其他避孕方式,如避孕套或阴道隔膜等,以免对受孕造成不利影响。
高龄备孕营养充足是根本
补充叶酸:一想到备孕大家就会想到叶酸,孕前三个月前就需要开始补充,注意不要过量或是少量,每天应该补充400微克。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以前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需要尽快更改过来,以免孕期出现缺铁和缺钙等现象。
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喝水:很多准妈妈在孕期最容易出现的不适症状之一就是便秘。而便秘和活动量少及饮食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从准备怀孕开始就要注意保证饮食均衡。
高龄备孕二胎重视孕前检查
孕前建议:高龄妇女最好在怀孕之前接受孕前检查,看看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肾脏病等容易出现在年纪稍长妇女的内科疾病。如果有的话,应该先治愈稳定再准备怀孕。
更应注意监测血压、血糖情况: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内皮损害程度进行性加重,经产妇重度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初产妇, 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增加,故在妊娠前,应注意监测血压、血糖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早治疗,最好待病情平稳后再进行妊娠。
检查是否有盆腔炎:多数经产妇在此次妊娠前有人工流产、引产、上取环史, 容易引发子宫内膜炎,进而导致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问题,因此在计划妊娠前,应做相应的妇科检查及B超等辅助检查,除外盆腔炎性疾病。轻微的盆腔炎可以通过药物保守治疗,病情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治疗。
希望这些介绍可以给在备战二胎的你加油鼓劲,重申下,孕前检查真的很关键哦!
福州妇女儿童妇产医院挂号绿色通道
↓↓↓咨询专家,预约挂号点击“阅读原文”
温馨提示: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妇产科健康知识、孕期保健、最新优惠等信息,您可以拨打禄劝妇女儿童妇科医院预约热线:027-85268003
妇科专科医院
生育保险定点医院
十三年母婴品牌
禄劝妇女儿童妇科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10569号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Copyright@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